欢迎来到 | 三研社
搞机我们是认真的

游毛泽东故居有感

有幸生活在安福这片福地上,走进了敬仰已久的红色古村——荷溪村;怀着敬畏之情,漫步在荷溪村,细细翻阅这座百年老屋的故事,感受它历史的温度与厚重,梳理这个村庄的文脉渊源,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,品读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热血故事,领悟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。

毛泽东旧居,此屋坐东朝西,屋宇连横,墙垣合纵,二进二天井。门楼巍峨,古朴风雅,木刻精巧,雕梁画栋而不骄,名家匾额连北斗。是敬业乐群之地,明心养性之所。这座民房虽看起来不起眼,但正是在这间屋子里,毛主席定下了九打吉安的作战计划,这间屋子见证了在那个热血年代,党和人民的鱼水情,也见证了工农群众为了美好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岁月,这间简朴而宁静、悠久而亲切、古老而柔美的老屋将荷溪村的百年风华故事娓娓道来。

当我走进毛泽东旧居,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,映入眼帘的这个展厅,主题为“领袖风采”,左右两间耳室是当年“九打吉安”时的传达室和警卫室。左手边展示了不同时期毛主席的伟人风范,右手边的墙上展示了一首《减字木兰花·广昌路上》的词,是1930年毛主席在指挥“九打吉安”作战期间在吉安陂头参加会议期间创作的,这首词写了1930年中下旬时在广昌路上雪中行军的情景。词中高度赞赏了数十万工农群众参与攻打吉安的伟大壮举,当身临其境的了解到诗歌背景之后,一股气势油然而生,那种信念不灭,勇于胜利的精神,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良好传承。这正是革命先烈所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。参观毛泽东旧居,带来的不仅仅是眼睛上的享受,更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。

继续往里走,是毛泽东旧居的中堂,布局为“伍氏庐陵堂”,柱子上书写着家训,“惟诗书方能格后,子孙见闻只此,虽中才不致为非。”——诗书传家,即使不成栋梁,也不至于为非作歹。这种良好的家风让我受益匪浅。

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星星之光亦能领航。接下来参观的展区主题为“指点江山”,当年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就是在这里商议“九打吉安”作战计划,入住当晚会议室的煤油灯一直到天亮才熄灭。在这个展区还复原了一个“九打吉安”的作战沙盘和行军路线图,通过沙盘和行军路线图足以体会当时战争的艰辛。在1930年9月29日,在攻打长沙失败后,毛主席力排众议,从敌大我小的实际出发,说服部队放弃攻打长沙,向敌人力量弱小的偏僻农村转移,率领部队在袁州召开前委会,史称“袁州会议”,会议根据当时的形势和条件,一致决定先攻打吉安。

再往里走就是“九打吉安”展厅了,主题为“挥斥方遒”,主要讲述了“九打吉安”的历史背景、过程及意义。展板中间还播放着短片《九打吉安创基业》,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红军队伍在荷溪所经历的点滴。站在展板前,耳边仿佛萦绕着战士们在战火中奔跑追逐、枪声、爆炸声融为一体,让人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当时战争的危险和艰难。他们的勇于尝试不怕辛苦,敢于拼搏的精神将成为我们年轻干部的一个火把,照亮我们前进的路。

最后一个展厅主题为“激扬文字”,这里复原了当年毛主席入住的房间,毛主席生活非常朴素,但却嗜书如命,无论在行军途中还是两军交战时期都坚持读书学习,他的房间里书桌和纸笔是永远少不了的。毛主席曾经说过:“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,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以一日不读。”毛主席的读书志向、读书精神、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,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读书治学的一代新风。对于我们基层工作者而言,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影响当地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,通过阅读,跨越时空的距离,传承文明、积累知识、明白事理、增长智慧,能够增长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,从而帮助我们从容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。

对于新入职的我而言,我常常会想,我的专业是什么,我未来就是做什么。然而深入基层后情况并非如此,通常是一人兼多口,这就要求干部拥有不同专业的技能,为了适应基层的工作,只有在自己业务精进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,新时代对干部提出了新要求,基层需要更多能够独挡一面的多面手,为此,我们就要多读书。

过去的岁月风云,俯仰之间已为陈迹。往事虽不可追溯,但每一个展厅都见证了荷溪村曾经的故事,沉淀了它的历史气韵。展厅前的每一次驻足,都仿佛在触摸历史的脉搏。岁月的长河缓缓流过,就像完成了一场穿越百年的时空之旅。回到现实那一刻,竟有片刻的恍惚,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。

转自:https://travel.sohu.com/a/609706223_121107011
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三研社 » 游毛泽东故居有感

阿里云更专业 腾讯云更优惠

阿里云限量代金券腾讯云大礼包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